#住田編隨筆 貿易商與農民的藍色蜘蛛網
~柴哥今天放假,交代住田編來問安~
【海外民眾為什麼會買到品質不均一的鳳梨?】
🍍『鳳梨外銷最小量是一個貨櫃,因此貿易商向農民收鳳梨的時候,通常會抽驗來確保品質。』
▍「抽驗」當然有可能不準,一旦貿易商發現某個農民的鳳梨品質時常參差不齊,大多不會再和這種農民配合,因為最後貿易商得自行吸收不良品的成本。
\
\
\
▍~ BUT ~殺頭的生意就是有人做,當外銷利潤超級高,或是終端業主不在意品質的時候,自然而然養出了投機的貿易商與農民。
.
..
...
農民:只是形式上檢查,3成不符規格沒差吧。
貿易商:業主不太刁,貨出的去最重要。
海外業主:貨櫃這麼大,總會矇到好品項拉。
-
-
---每個人都喜歡做投機生意,產業自然會走下坡---
\
\
\
▍當然還是有老實出貨的農民,講究誠信的收購商、嚴格要求的通路。因此「具備穩定生產高品質鳳梨能力」的農民,往往只和特定貿易商合作;反之,注重信譽的貿易商也會把農民當事業夥伴,嚴格把關出貨品質。
\
\
\
▍要做到這些真的不容易,像是高樹的銀獅農場、綠冠農場、或是打貓合作社就有不錯的成果。業界也不乏講究品質的採購商,例如格外農品與悠由果果購。外銷日本的通路被業界認為最龜毛,另外美國企業好事多也是出了名的難ㄍ..阿不是,是願意替消費者把關。
/
/
/
☻結論:新加坡賣場的臺灣鳳梨,到底是貿易商與農民的糾葛,還是通路與貿易商的糾結,抑或是神秘黑手的糾纏?
☻無論如何,在競爭激烈的國際貿易戰,只能賺Easy Money的採購商和生產者變成砲灰,剛好而已。